导读:点击视频进入课堂每周一、周二下午,走进BEAM三楼的排练室,你能看见学生绽放青春的样貌——笑容满面、舞动四肢、酣畅淋漓,笑着、唱着,释放多巴胺。全身镜前,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跳着爵士风格的舞蹈,从充满故事性的身体语言中,你会发现学生们好像都变了个人似的,挥别青春期的羞涩,成为闪闪发光的太阳,展现生命张
每周一、周二下午,走进BEAM三楼的排练室,你能看见学生绽放青春的样貌——笑容满面、舞动四肢、酣畅淋漓,笑着、唱着,释放多巴胺。全身镜前,学生在老师的带动下跳着爵士风格的舞蹈,从充满故事性的身体语言中,你会发现学生们好像都变了个人似的,挥别青春期的羞涩,成为闪闪发光的太阳,展现生命张力。
此刻,流行演唱专业学生席语涵正跳着舞。老师给大家选的是1924~1964年在报纸“芝加哥讲坛”上连载的漫画《小孤女安妮》改编的音乐剧《安妮》Annie。《安妮》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代,以积极乐观为基调,在当时有着抚慰世人的特殊作用。
音乐剧《安妮》经典剧照
席语涵在本剧中担当Molly一角,他们所跳的是You'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 《最重要的是微笑》的音乐剧选段。剧中,孩子们一边打扫一边吐槽,即便是这样,他们依然开心地面对一切。“记得你们很开心,要笑得露出牙齿!”Jacob和Terry老师带着同学一起踢腿,还不忘同学表情管理,其他同学围着席语涵跳着略带Swing风格的舞蹈,你可以看见同学们发自内心的笑容,仿佛都被剧中的人物感染,天真烂漫。
同学们在剧目舞蹈课
前几节课同学们已经读过了剧本,老师也讲解了动作和走位,这节课,同学们尝试将动作和歌词背下来。只见有些同学跟不上节奏,手臂来不及打直,背部微微驼着,老师们则穿插在舞者之间,用熟练的手法纠正不到位的舞姿,接着又回到队伍里,与同学一起完成了一段相对完整的音乐剧选段。
音乐剧,可以说是BEAM学生们共同的热爱,每年学生会都会组织不止一部的音乐剧汇演。每天午休放学时段,学生事务中心总是播放着同学们推荐的音乐剧作品,因此,大家对这部《安妮》音乐剧并不陌生。而在中学阶段演绎儿时便钟爱的音乐剧作品,对席语涵来说很有意义:
「小时候看《安妮》,看完一次忍不住再看一次,我很喜欢看人笑的感觉,给人满满的正能量。跳这支舞的时候,老师不仅仅是教给我们动作,还通过舞蹈、肢体语言、节奏带动,营造了一种舒适,让人心无旁骛舞蹈的氛围,每一次跳舞我们都乐在其中,不知不觉也学习到很多。」
席语涵跳You're Never Fully Dressed Without A Smile
在BEAM,学校面向所有专业开设的音乐剧系列课程,包含了台词课及剧目舞蹈课。课程基于伦敦圣三一学院戏剧考试教学大纲设计,通过“声、台、形、表”的专业训练,帮助学生在舞台上拥有更出色的表现。 Jacob老师的台词课偏重语言表达能力,通过戏剧游戏、哑剧、即兴表演等戏剧环节,让同学们释放天性,激发其表现欲,在这一年里,学生们会接触经典剧目原文片段表演,深入地理解表演的意义与角色的塑造。
BEAM 拥有多样化的音乐剧课程及活动
而在Jacob老师和Terry老师合作教学的剧目舞蹈课中,老师除了训练学生的舞蹈基本功、调动学习兴趣,也会帮助学生学会用舞蹈的形式进行表达,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风格类型,比如爵士等流派,以期培养学生角色塑造的能力。
同学们在剧目舞蹈课
这两门课程的设计是相互依托的。在学习了Jacob和Terry老师的剧目舞蹈课程中的舞蹈片段后,Jacob老师会将同样段落中的台词作为教学内容,来告诉学生这段舞蹈和歌曲的背景是怎样的,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一部剧目。
Terry说:「如果我能发挥80%的能量给学生,那么学生只能反馈50%;如果我发挥150%的能量,那么学生将回馈80%。老师的情绪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,如果你都不表现出对你所做的事的热情,你怎么让学生有动力呢?」
因此课上,老师总是尽可能地用充满戏剧化的肢体表现力,带动气氛,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学生身上,让同学几乎没有放空、犹豫的机会,学生必需聚精会神地接受老师抛来的挑战。Jacob和Terry坚信,唯有展现百分百的激情,才有可能用自己的活力感染学生,用自己的热爱激励学生。
音乐剧专业同学魏兴笑着谈起自己第一次看见老师跳舞的欣喜:「我非常喜欢唱歌,但是对自己的舞蹈很不自信。可能是因为体型比较胖的关系,常常被说这样会有很多动作做不了。但是看了Terry老师跳舞后,原来舞蹈其实不会受到体型的限制,与瘦体型的舞者相比,肉肉的体型别有一番韵味,甚至更加带感。」
同学们在剧目舞蹈课
老师们投入角色而忘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因此他们跳舞从不喊累。周一下午一点的剧目舞蹈课结束后紧接着的是体育课。同学们总是调侃自己上了一下午的体育课,尽管汗流浃背、回到家倒头就睡,但每到周末总是期待周一下午的到来,用自己热爱的音乐剧、明朗动感的舞蹈展开一周的学习,是这个学年度独特且有趣的仪式感。
跨学科的课程设置,是BEAM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。而音乐剧系列课程,通过台词课与剧目舞蹈课的融合使同学们得以立体地认识音乐剧,提升综合表现力。在这一学期,同学们在课上学习了《安妮》、《玛蒂尔达》、《疯狂花店》的剧目选段。
《安妮》Annie 音乐剧改编自同名小说,讲述了20世纪初期的美国东岸一个名为安妮的孤儿的故事。这是一部有着40年历史和辉煌的百老汇音乐剧,1976年8月10日,音乐剧《安妮》在康涅狄格州东哈达姆好神速歌剧院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出,演出反响良好。自登上百老汇舞台即连演2377场,位居70年代上演历时排行榜的第三名。一举揽获托尼奖最佳音乐剧、最佳谱曲、最佳编剧等7项大奖,荣获纽约戏剧委员会杰出音乐剧等6项荣誉,全球12个国家拥有27个演出版本,3度被改编成电影登上大荧幕。主角安妮乐观开朗的人生哲学影响着几代美国人民。
《玛蒂尔达》Matilda,是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出品的音乐剧。该剧由马修·沃楚斯执导,凯蒂·哈里斯、摩根·桑托、索菲亚·波士顿等主演,于2010年11月在斯特拉福的新庭院剧场首演。讲述了一个聪明、有才华的女孩玛蒂尔达,如何在不公平的家庭和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华,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归属。这部剧充满了智慧、勇气和幽默感,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作品。
《疯狂花店》的故事改编自1960年的邪典电影《恐怖小店》(Little Shop of Horrors)。1982年,曾为《小美人鱼》《美女与野兽》《阿拉丁》等迪士尼动画作曲的艾伦·蒙肯,首度将《恐怖小店》改编为外百老汇音乐剧。他在配乐里揉入了1960年代的布鲁斯摇滚、黑人灵魂音乐、犹太民歌,这部剧自1982年起在外百老汇上演长达5年之久,更是外百老汇演出时间第三长的作品,也是外百老汇历史上收入最高的作品。
音乐剧专业学生邱博雅初次接触《安妮》、《玛蒂尔达》的剧本,英语程度不错的她,从角色塑造、研读剧本、舞蹈等侧面来走入文本,可以说是第一次。
「记得有次课后,我和老师聊起了《安妮》这部剧,他们一改往常风趣风格,告诉我,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远比简单地说说单词或读读写写要多得多。音乐剧演员不仅要了解背景,还要了解剧情张力如何在空间中流动。一部音乐剧,不仅是用歌与舞来说故事,更是两个小时的人物生活展演,你必须去了解人物背景,才能为观众带来有说服力的表演。」
2014翻拍电影《安妮:纽约奇缘》
邱博雅分享道,比如音乐剧《安妮》,它发生在1930年的纽约,用的是一种非常地方性的英语,不仅仅是地区性的,还取决于阶级,当时的贫穷人民怎么说话、怎么行动,他们如何在自己的世界里穿梭,都和我们日常英语课上学习的非常不同,而老师会帮助学生从剧本中翻译出来,引导他们用肢体语言来展现,模仿这些角色;
同学们在台词课
另一部剧《玛蒂尔达》,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英国的一所私立学校里,人物的肢体语言和用语便有非常大的不同,光是这样的差别就值得同学们细致入微的品析并咀嚼。
魏兴每年都会参与BEAM的音乐剧演出,对音乐剧已有初步的认识,他说:「以前我专注歌唱的表现,现在我了解到声、台、形、表”的重要性便有了新的认识。Jacob老师常告诉我,在舞台上你一定要有表情,毕竟你的表情要与故事的内容、歌唱、舞蹈相结合,然后你才能去带领观众去投入你的情绪。为了让我们卸下心理包袱,展现真情实感,每次台词课上课前,Jacob会带我们进行‘暖身’,大家围成一圈,给自己身体各部位命名,想象出它们的情绪,一开始同学们都觉得很傻,放不开,但老师就是有一种魔力,在他滑稽逗趣的引导下,每个同学都打开了心房,随心所欲地互动。」
2022年翻拍电影《玛蒂尔达:音乐剧》
为了帮助同学表达情绪,老师也会在课上为他们做“生气训练”,比如,相信老师手上的水杯是一只手机,让每位同学上前和老师争夺“手机”,整个活动特别之处是同学只能用声音、表情去威吓对方,不可动手。因此每位同学都要想办法抛开包袱,勇敢地在众人面前“怒吼”。
台词课“生气训练”
几次同学在互动的过程中笑场,快要到手的“手机”又被收回,才纷纷感叹原来表达愤怒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Jacob老师表示,这样的训练正好有助于他们演示《玛蒂尔达》里的愤怒情绪。「在《玛蒂尔达》的选段里,舞曲风格尖锐,你可以听见充满节奏和力量感的音乐,表达青春期在高压下基于宣泄的声音。台词课的愤怒练习,与剧目舞蹈课充满力量感的编舞相辅相成,让同学们在快速转换的情绪里感受音乐剧歌与舞的魅力。」
Jacob老师
这学期加入BEAM的同学Eddie曾在英国私立中学读书,非常喜欢这样的课程,他认为,每一部音乐剧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故事,有特定的舞蹈方式,因此每次都要学习大量的新东西,学生必需恒常把自己放在一个开放、积极的状态,才能给观众呈现一段积极的表演。
「我不知道我将来是否会成为一名音乐剧演员。答案可能是否定的,但即便如此,我还是从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东西,最可贵的是音乐剧让我敞开心房,不仅是台词、肢体语言和动作,还有我的舞伴,和与我一起从事艺术工作的人。我从来没有跳过舞,现在,舞蹈成为我的一项技能,对于这段经历真的很感激也很珍惜,因为它教会了我很多,尤其是如何大方地表达自己。」
《疯狂花店》歌舞剧风靡全球
在BEAM,台词课、剧目舞蹈课开放给所有专业的同学选修,不仅对器乐表现、作曲等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一种新的学习途径,对音乐剧的同学来说也是特别的尝试。
以纽约大学史丹赫学院的音乐与表演艺术系的面试内容为例,该学院要求申请学生在面试环节需展现:(1) 三首自选歌曲 (2)一段独白 (3)即兴演唱,同时针对同学对音乐理论、钢琴演奏和音乐历史的掌握也较为重视。
百老汇经典音乐剧
在面试环节的“一段独白”的部分,同学必须以纯正的英语发音脱稿表演一段不超过两分钟的独白,同时也必须在这个短短的时间内展现自身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力。
BEAM 学生彩排音乐剧
BEAM的台词课、剧目舞蹈课的课程设计承接国外大学、剧团面试要求而来,同时又因为老师的个人特色、学习背景,得以加深学生对于语言艺术的掌握和理解。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在课上的体验,选择适合自己的剧目与角色深度揣摩。
伦敦西区
Terry老师回忆起18岁的一次试镜经验,“音乐剧已经深入到西方文化,如果未来你希望在百老汇、伦敦西区等英语国家从事音乐剧工作,就必须深入到他们的语境,不仅是说得像土生土长的当地人,也需要研读莎士比亚,了解标志性的演出。记得我18岁时参加了一次试镜,对方要求我演三段独白,接着是即兴舞蹈,他们放了段节奏很快、耳熟能详的音乐剧选段,让我们快速展示歌曲里舞蹈动作。当时之所以能被录用,我想是因为自己对这些音乐、台词、舞蹈已经很熟悉了,同时也能将此前的知识储备用于即兴表演的陌生独白上。面试的测试五花八门,有时候是一段古典剧目,或是20世纪甚至更早的近现代剧目,有时是悲剧,有时是喜剧,你需要学会迅速转化,投入到新的角色里。”
Jacob老师分享道:「BEAM的学生皆主修与音乐相关的专业,无论是钢琴演奏、古典美声还是流行演唱,他们都必须从不同层面理解音乐,在舞台实践中,他们会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、音乐背后的故事,贴近音乐的脉搏与情感及背后的一切,这将有助于拓展他们对音乐的理解,未来当他们继续深造或申请大学时,就会有多种选择,有话可说。」
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,中国青少年得以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音乐剧,音乐剧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到欢迎,他们被剧情里的幽默、讽刺、感伤、爱情、愤怒的情感所吸引,演员的语言、音乐、动作等感官刺激无时无刻打动着年轻人的心弦。
音乐剧正在抢占年轻人芳心
或许正如百老汇舞台导演Darren Cohen所说的那样,表演者都应该将一首歌当作一个完整的作品来处理。一首歌曲应该就像一段旅途,有开端、有转折、有高潮以及结束,它就像是一个圆形的行驶路线,从哪个地方开始,最终又会回到某处。只有在这样的学习中,学生们才能拥有为艺术而歌的能力,在不同的故事中体验不同的人生,热爱不凡的自己。